应该考研还是毕业工作

作者:但愿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146603/answer/24142727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①昨天我去小区的小卖部买东西,老板和我谈到他的女儿因为高考成绩不是很好,最后读了一个民办高校的事。现在女儿刚刚读大学2个月,向父亲表态,一定要“考研”,离开这个学校,去往更好的学校求学。父亲于是问我,大一怎么准备考研?到底是工作好还是考研好?我沉吟一下,你女儿是不是只是热衷于“表态”,而并不想认真准备考研呢?我这么思考是有原因的。如果真是想考某个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一个当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正在读的民办高校,回到高中复读一年,争取考到这个大学的本科生,再在这个大学读4年书,大四时候选择考本校的研究生。而不是在一个民办高校里,用四年时间和外在环境做斗争,不断加深自律学习,毕竟环境给人带来的制约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②我在大学教书上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讲《大学语文》这种公共必修课,虽然是大学的课,专科班、专升本班、专升本考前复习班、三本班、二本班和一本班我都上过,其间学生认知水平的整体差距异常明显,以至于我都在怀疑,高考制度到底是一个帮助学生获得阶层上升的空间,还是一个有效的将学生分阶层工具。郝景芳在《北京折叠》里描述的光怪陆离的翻转折叠的空间和时间,现实生活中确凿是不存在的,但存在的,确是不同思维层级环境下的各色学生的差距。某个很糟糕的班里,几个人为一组写一个课后作业,我看的最常见的,就是200个字写完;同样的作业,在一本班的学生,也是几个学生交作业,给我交的是一个非常详细的作品分析,甚至还联想到了现代社会哲学相关内容,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稍微改一下就可以写一篇论文发表了。这到底是学生自己思维能力的问题呢?还是环境的问题呢?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到底是怎么练出来的呢?我想起郝景芳在今年年初的时候也开过类似的童话写作班,两个班。一个班是收的是在北京农村子弟校的学生,一个班是收的是北京城市非常优秀的小孩。两相比较,高下立判,真可谓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所以我问小卖部的老板,你女儿是为了考研愿意付出一些牺牲吗?老板说,她愿意,她自己说的要在大学好好的学习,去别的学校听课,不和其他人一起堕落。我继续问,那么她愿意不读大学,回来好好复读一年,力争考上那个她愿意去的学校的本科吗?老板说,她不愿意。

③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这个女孩儿不是真心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是想着通过呼告某个“口号”,达成“我努力了”的假象,她在学校里怕是也会该吃吃该玩玩,然后时不时建立起“我要标榜自己是要考研的人,和你们这些人不是一类人”的口号,通过精神上的鄙视链完成对焦虑感的排解,这种做法颇似很多(包括我)人,买了网上的课就等于读了这个课,买了这本书就等于读了这本书(三年了塑胶皮还没拆)。买了课的截图,买了书的自拍,发个朋友圈,然后说“今天开始努力学习”。这样的人非常多,可以说是这群人支撑起了整个知识付费圈的庞大基石,其中当然就有像这个老板家的女儿一样的人。他们会把精神内核寄托在某些很容易达到的事情上,譬如打卡、譬如买课、譬如迷信、譬如追星。我在自己的时间线上已经看到了很多大学生表达自己对鹿晗与关晓彤恋情公布之后的极度失望,一时间各种恶毒的咒骂纷至沓来;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则入戏太深,发长信谆谆教导关晓彤,自己所“认识”的鹿晗的点点滴滴;更有甚者情绪激动到已经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我以为粉丝都是成年人,不管做出什么事情,自己负责就好。不过,我总感觉,这些我看到的大学生的面目,和老板家的这个女儿的面目,极为相似。

④老板知道我正在学校读博士,所以他才会问我这些问题,希望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帮他解疑答惑。我一边说着,一边想起自己的前半生,在学业上的,不禁汗涔涔下来。我一直以为,我算是运气实在逆天,从读小学开始到现在读博士,每逢重大考试,都依靠自己的那点滴小聪明顺利通关,年岁见长,虽然知道自己并无学识,却逐渐深赖这种小聪明过活。人或问我是如何通过硕士和博士考试的,我并无什么复习,不过是应试技巧熟稔罢了。和我有过(生意或学业)交道的人都有这般感觉,事能做却多拖沓,中缺乏必要反馈,作息时间紊乱。这种感觉,博导或比秋叶老师更甚。我时不时会有一种幻觉,这些年长者老师看我,会有彭吉象老师看到他的博士毕志飞的无奈感,不过我比不上毕导演,家中无半点盘庚错节。这种态度,放之我的其他,亦是如此。我写这一节,并非是为了忏悔,日前读了一点康德,康德认为,一个刻意说自己有罪,罪该万死,以此来表现自己的虔诚和博取上帝怜悯的人,也是伪君子。“以无条件地承认自己有罪来表明自己虔诚的心迹的人是一种隐藏更深的伪善”。

⑤所以这只是一次对心思的披露,或隐或显,不过尔尔。其更深的披露,则更让人汗涔涔。短史记写了一篇关于杀人者顾城的文章,内里是“一个爱抽象的人类,但不爱具体的人的爱无能患者。”本科时,我做过他的诗歌特质研究毕业论文,随着年岁渐长,觉得自己越发像极了顾城,在恋爱上,在感性上,在思辨上,在各色人际与思想上。用一节短史记的选段结束本文:“生活即信仰”。当顾城无法让抽象之信仰与具体之生活达成和解时,他代表抽象之信仰,举起了斧头,劈向了代表具体之生活的妻子。他很清楚,妻子的离去,将使他在具体之生活面前寸步难行,抽象之信仰,亦将面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绝境。他是时代的病人,他没有能力治愈自己。